“航空氣象聯合實驗室”成果接受科技成果評價
(相關資料圖)
飛機從起飛、航行到降落,都會受到氣象條件的影響,航空與氣象息息相關。日前,江蘇省氣象協會組織的全省首場民航科技成果評價會議在揚州舉行。會上,來自民航華東空管局、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、中國氣象局交通氣象重點開放實驗室、中山大學、春秋航空公司等單位的專家,對揚州“航空氣象聯合實驗室”的成果——“中小機場航空氣象服務平臺”(又稱“愛美翼”平臺)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。大家一致表示:“愛美翼”,好評!
2019年9月,為進一步提高航空氣象服務保障水平,省氣象臺、揚州市氣象局與揚州泰州國際機場共同成立了“航空氣象聯合實驗室”,圍繞航空氣象預報關鍵技術難點展開科技攻關。4年里,“航空氣象聯合實驗室”獲得7項國家專利,2項“十三五”優秀成果,3項科技成果獎,發表27篇科技論文,形成20項核心算法。同時持續產出航空氣象服務產品,誕生了“愛美翼”平臺。
揚州泰州國際機場氣象臺臺長殷俊介紹,“愛美翼”平臺實現了臺風、暴雨、雷雨大風、雨雪冰凍、高溫等高影響天氣對本場終端區、進近區影響的精細化預警,還能支持省氣象臺、市氣象臺、機場氣象臺快速聯動,提供面向航空安全的預警產品,在優化航班起降、安排航班航線、減少油耗和碳排放等方面發揮出重要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作用。
今年7月6日-7日,揚州遭遇特大暴雨,揚州泰州國際機場氣象保障中運用“愛美翼”平臺,順利保障3架航班落地,減少11架航班繞飛時間近150分鐘,直接或間接減少經濟損失43萬元左右。
專家組在聽取了項目組對“愛美翼”平臺的技術成果、前景分析和科技創新的匯報后,進行了疑點、難點質詢,對平臺的創新性、先進性及其在強天氣飛行安全和效益保障方面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。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副主任楊波表示,揚州已形成了可供參考借鑒的航空氣象服務保障“揚泰機場模式”,實現了科研成果的不斷轉化,經驗技術值得向全國其他機場推廣應用。
標簽: